你现在的位置: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>> 德育工作 >> 正文内容

德育赋能,共育心语——学工处召开2022至2023学年第四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

作者:欧阳涛 编辑: 来源:学工处 发布时间:2023年01月06日 点击数:

2023年1月5日下午4:00,学工处在一号报告厅组织召开了“悦纳自己,善于沟通”主题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。出席会议的有副校长甘祥生,学工处主任乐晓峰、学工处主任沈胜方、校团委书记屈哲、各年级主任、年级副主任,全体班主任、副班主任。乐晓峰主任主持会议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

乐主任回顾了2022年德育工作者获得的各项荣誉。盛玲获得武昌区十佳班主任;刘康、陈文娟、王守行获得武昌区百优班主任;黄秀丽、陈文娟、袁曼、郑愈平获得武汉市先进班集体;夏帅柱、易晓勇、胡扬、谢颖、王丽杰获得“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团支部”;陈华彬、涂平、邓志娟、黄敏获得“武昌区先进班集体”;刘晓华、曹轩、李继林、项俊、何军、郑宝花、詹扬获得“武昌区先进学生团支部”;尚红年、柴琼、高超、涂平、熊丽获得学校线上教学育人管理优秀案例特等奖;高明、王越、王丽杰先后在《德育报》、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;袁昉、凌潘、吴竺轩、谢颖在2022年湖北省教育学会第34次学术年会征文中获奖;夏帅柱在2022年武昌区中小学第三届主题班会课复赛中获一等奖;刘康入围湖北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技能大赛决赛;乐晓峰主持的《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践与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探索》获得2022年武汉市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特等奖,并入围湖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案例评比。

 

 

秦俭老师的发言主题是《家校云端相聚,携手共创未来》。秦老师从立足教育“本质”与教育“本职”、当好学生的“学业导师”、构建新型的“家校共育”关系、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、生命教育、生存教育和心理教育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、自主管理、自主规划能力等方面分享了宝贵的线上教育管理经验。秦老师认为班主任要有责任感、使命感和自豪感,不为名利,不求回报,不问前程,只管把爱和责任播撒,不忘初心,笃定前行,努力让学校放心,让家长满意。

 

 

曹轩老师的发言主题是《云上管理,智慧育人》。曹老师从网课期间观察到的现象入手,总结出亟待解决问题——网课管理粗放:无目标、无计划、无监督、无奖惩。曹老师认为,班主任要制定并落实班级网课管理细则,强化常规管理,落实班会并创新班会形式,学生要制定精细的可视化管理:列清单、定计划、定目标、找监管、设奖惩、细记录。曹老师还总结出亟待解决问题——亲子矛盾,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的表现满足不了父母的期许。曹老师认为想让孩子自律,最好的办法是家长自律,做勤奋、聪明、智慧的家长,家长应定身份、知规矩、巧沟通、重反馈;学生应落实六个“一”——每天锻炼一个小时、每天与同学相互激励一次、每周问各科老师一个问题、每周做一次家务、每周为父母做一次饭、每周与父母一次深刻谈话。针对个别特殊学生,曹老师提出要落实学生导师制,线上和线下家访相结合,进行重点关注。

 

 

余娇娜老师传授了青春期心理教育经验,余老师设计了一个互动小游戏,高二一部郭海宁主任扮演家长,刘娟副主任扮演孩子,刘主任分享了孩子的种种困惑与苦恼,余老师借此契机分享了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——家长的束缚妨碍了孩子健康成长,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,教师要帮助学生减少精神内耗,恢复青春活力,要提高心理素质,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,帮助他们面对困难,消除心理风险,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。


 

甘祥生副校长作总结发言。甘校长指出,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辛勤付出,更需要智慧地付出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,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当务之急。做好心理教育工作成为班主任的必备基本技能。此外,近期要重点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,如有身体不适,应及时联系家长,安排就医。

 

 


【字体: